網站首頁--新聞資訊
武漢楓樺葦岸垃圾分類科普館:讓日常廢棄物實現“大變身”
2021-10-26 08:14:24
武漢楓樺葦岸生活垃圾科普館內外均由環保材料建成,其設施和展品也全部由日常廢棄物建設而成。科普館擁有兩大功能區——館外資源利用區和館內科普區。館外資源利用區將日常廢棄物與廚余和園林垃圾進行改造,做成輪胎盆栽、輪胎坦克、蚯蚓堆肥塔、環保綠化帶等各種各樣的工藝造型等,為廚余和園林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提供了新的思路。館內科普區秉持“學—玩—思”的設計理念,設立了科普展覽學習區、分類游戲互動區、變廢為寶手工區、積分禮品兌換區。自開館以來,日均接待100余人次,累計超過3000人次,接待社會各單位團體40余次,已經成為人們了解垃圾分類的一個重要窗口。
楓樺葦岸小區位于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,現有居民4700戶,于2019年開展生活垃圾分類。為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高質量發展、創建垃圾分類示范社區,經過充分調研及民意調查后,楓樺葦岸小區新建了一座垃圾分類科普館,于今年4月對外開放。
科普館內外均由環保材料建成,展館設施和展品也全部由日常廢棄物建設而成。科普館擁有兩大功能區——館外資源利用區和館內科普區。館外資源利用區將日常廢棄物與廚余和園林垃圾進行改造,做成輪胎盆栽、輪胎坦克、蚯蚓堆肥塔、環保綠化帶等各種各樣的工藝造型等,在社區內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其中,蚯蚓堆肥技術是利用蚯蚓吞食大量廚余垃圾,并將其與土壤混合,通過砂囊的機械研磨作用和腸道內的微生物進行化學作用,將有機物轉化為自身或其他生物可以利用的營養物質。科普館門口鋪設的五顏六色的覆蓋物,是由社區內園林廢棄物經過粉碎和腐化加工而成的有機覆蓋物。這不僅可以美化地表環境,還能改善土壤,為廚余和園林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提供了新思路。
館內科普區秉持“學—玩—思”的設計理念,設立了4個功能區域——科普展覽學習區、分類游戲互動區、變廢為寶手工區、積分禮品兌換區。
科普展覽學習區展示了“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”這一理念產生的背景,整個館內的墻面上都設有各類宣傳欄。通過宣傳板及宣傳海報展示了垃圾分類文化演變、可回收物資源化再利用體系、垃圾生命周期過程及垃圾投遞指南,讓參觀者立體化地感知垃圾分類的意義,在參觀的同時學習了垃圾分類知識。
分類游戲互動區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深化人們垃圾分類意識,讓參觀者立體化了解垃圾分類內涵。這里有個小小的投籃場地,每個籃球上貼有四分類生活垃圾名稱,將其投入到對應的垃圾分類籃球筐里,將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與籃球融合,能夠吸引小朋友們積極參與。在多媒體展示臺前,參觀者僅需動動手指,就能在游戲中學會垃圾分類方法,體驗垃圾分類過程。
變廢為寶手工區的各類手工作品都是居民利用家中的廢舊物品、再生環保材料等,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制作而成的的展品:地面覆蓋物顆粒是以玉米淀粉為原材料制成的環保發泡膠;背景墻彩虹裝飾布條,是用PET(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)瓶的再生聚酯纖維制作而成的;太陽能風車及城市造型均采用再生紙制成。
在積分禮品兌換區,居民可憑自己的日常分類積分兌換相應的生活禮品。科普館通過開辦線上“綠色賬號銀行”,鼓勵居民積極開展垃圾分類。居民在家里將分類好的生活垃圾進行拍照后,上傳至“垃圾分類總動員”微信群,工作人員通過居民的生活垃圾分類精準情況進行打分并存進“綠色賬號銀行”。居民可憑自己的積分兌換相應的生活禮品,此舉大大提升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。
科普館對所有市民免費開放,工作人員會定期進行回訪并鼓勵參觀者在家進行垃圾分類。科普館還將與附近的幼兒園取得聯系,免費為其開放,讓幼兒通過實地學習和親身體驗,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、學習垃圾分類知識,進一步加大對垃圾分類的宣傳力度,達到“教育一個孩子,影響一個家庭,帶動一個社會”的目的。
這個占地不大的科普館自開放以來,日均接待100余人次,接待社會各單位團體40余次。它不僅是人們了解垃圾分類的一個重要窗口,更是武漢經濟開發區在探索如何做好垃圾分類、如何實現垃圾分類與人們生活相融合的縮影。
COPYRIGHT? 2020 佳木斯兄弟吊裝公司 黑ICP備19006319號